首页 时代叙事 奔腾年代——向南向北

点击收藏后,可收藏每本书籍,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

第1051章 老查

奔腾年代——向南向北 眉师娘 2859 2025-10-15 09:03:57

刘立杆和谭淑珍他们回来了,这里也没有地方坐,他们就站着聊天,等老万这里活干完,一起去吃饭,吃完他们就回杭城了。

??地方,只能造别墅,造不了其他的房子,能买别墅的人都有车,他们才会到这里买房。

“没想到我们别墅造好,有车有钱的人越来越多,这别墅刚卖没多久,整个房地产又起来了,我们想不赚钱都不可能,这根本不是我们能决定的,你说,这是我们的本领强吗?不是,是我们运气好,正好搭上了顺风船。”

“这个对。”小昭说,“小芳,你姐夫刚刚接手群英服装厂的时候,姐那时都吓坏了,觉得我们要完了,家里是不是都不知道这件事?那是我都不敢告诉你们,但谁知道,这里现在每年给我们赚来这么多的钱。”

“那还是我姐夫有眼光。”小芳说。

小昭笑道和老万说。

老万还是说好,我知道了,谭总。

刘立杆还想说什么,又想不起来,他拍了拍老万的肩膀,和他说,那我们走了,过几天再来。

老万说好,你们走吧,路上小心。

刘立杆和张晨他们离开了教堂,走在路上,刘立杆说,这他妈的心里还有点难过,好像把老万遗弃在这里了。

张晨笑道,正常啊,当初把小莉派到上海,我每次离开上海的时候,都有这个感觉,但现在,一晃都这么长时间过去了,小莉又去了北京。

“放心吧,他在这里,很快就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的,我们当初去海城的时候,比他还不如,他至少是有个现成的工作,等着他来做,我们呢,连晚上睡在哪里都不知道。”张晨说,刘立杆点了点头。

他们说起了海城,谭淑珍就沉默不说话了,那不是她的世界,她和海城不熟。

四个人走到了外面停车的地方,看看时间,才四点多钟,离吃晚饭还早。

张晨说:“我们去高速公路服务区吃饭吧,还没在服务区吃过饭,你们吃过吗?”

刘立杆和谭淑珍也没有吃过,大家这就商定,去高速公路服务区吃饭。

……

老朱给孟平打电话的时候,反复强调,不要带其他人来,孟平心里疑惑,这神神秘秘的,是干什么?

老朱是无锡市党史办副主任,兼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,他主要还是负责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,因为主任是市委副书记兼的,并不在市志办坐班,所以老朱,变成了市志办的实际负责人。

市志办是个清水衙门,市志办的副主任,也是个清闲的工作,以前是上面有任务,要求各地编撰地方志,但自从《无锡市志》编完之后,他们实际就没有什么任务了,一年编一本《无锡年鉴》。

那种东西,实在是一个大杂烩,每年的内容,基本是沿袭上一年的,把里面的数据换一下就可以,这种书,印出来后,基本都是每个领导干部办公室书柜里的摆设,没有人会去看,甚至连决策参考的意义都没有,哪个领导干部要靠年鉴决策,那就连黄花菜也凉了。

除此之外,他们就编一些乱七八糟的书,只要和志有点关系就行,这也没有任务,编它们,仿佛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这个部门还存在。

甚至有的领导,还情愿你们这帮家伙,每天摸自己的脚趾头玩,也不要编这些乱七八糟的书。

这编了书就要打报告申请经费,那每一份报告,都把这书,形容得会影响千秋万代,搞得领导批吧,心疼钱,不批又容易落人把柄,一顶大帽子,说什么你不重视影响千秋万代的事业。

老朱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,谭其骧的硕士研究生,学的是历史地理,毕业分配的时候,本来可以留校,也可以去商业部,但他父母,要求他回无锡。

分配到无锡市政府后,领导看到是历史系的,就把他安排到了市志办,除此之外,这市政府机关,就没有一个和历史挨得上边的。

老朱去了市志办,从此就一直在那里,老朱戴着一副黑色的圆框眼镜,孟平有一次在什么地方,看到了一张瞿秋白的照片,就认为老朱长得很像瞿秋白。

气质也像。

老朱似乎很满意自己长得很像瞿秋白,所以有时孟平叫他朱秋白的时候,他甘之如饴,没想到这名号传开之后,竟然演变成了朱丘八,让老朱大伤脑筋。

但孟平看到他,叫他朱秋白的时候,他还是很高兴的。

孟平以前在单位里,没事的时候,经常会去市志办,因为那不是什么正经的单位,到了那里,可以不正经,把脚放到桌子上胡吹海侃,口无遮掩,没有人会在意你说什么。

市志办在机关大楼一楼最角落的地方,放心好了,领导就是中午酒喝多了,上洗手间走错路,也不会走到市志办来。

?编码,在便利贴上写得清清楚楚。

到时只要,把所有的人叫到墙前,让他们熟悉整个网站的架构后,再把便利贴一张张分给每个人,让他们去按要求制作就可以,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。

“郑慧红,了不起啊,原来你架构网站,是这么架构的?”

郑慧红撇了撇嘴,满不在乎地说,这有什么,我想大概很多人架构网站,都是这样架构的吧,你快看看,张总,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内容,有的你就贴上去,服装这里这一大块空着的,你要分类,然后补充进去。

张晨说好。

张晨想起来一件事,他问:“对了,我们网站做好了,放在哪里?”

“万网就可以,他们有主机服务的,在他邪也没有来,老朱管也懒得管,问也不会问。

老朱经常和孟平说,历史都是大人物推动的,我们这种小人物,随波逐流就好。

老朱毕竟是名牌大学的名牌教授的弟子,他的知识很渊博,这也是孟平喜欢找他吹牛的原因,觉得从他嘴里,总是能冒出一些话,让人很受启发,虽然老朱自己从来没有觉得。

老朱到南京来了,还住在金陵饭店,老朱给孟平打电话,和他说,老孟,你过来一趟,我有重要的事情和你商量,有重要的人介绍你认识,记住,老孟,一个人来,也不要和其他人说这事。

搞什么啊,老朱?

孟平到了金陵饭店809房间,按了按门铃,门里响起了来了来了的声音,孟平听出来是老朱。

门接着打开,老朱出现在门里,看到孟平,一把就把他拉了进去,同时伸出头,朝两边走廊看看,确定没人,这才退回去,把门关上。

孟平走进房间,这是一个标准间,房间里面还有一个人,看到孟平进去,他就从沙发上站了起来。

这人三十七八岁,梳着一个分头,上身穿了一件黑色的拉链夹克,里面是白衬衫,国字脸,看上去仪表堂堂的,张晨从他的装束和神态就看出来,这应该是在某个大机关工作的人。

来人看到孟平,就朝他伸出了手,和他说:“你是孟平同志?”

孟平点了点头,对方说:“我姓查,查毅刚。”

他见孟平好像没搞明白,补充道:“你知道金庸的名字吗,查良镛,我就是这个查。”

“哦,明白了,调查的查。”孟平说。

“对对。”对方也笑了,“就这个字。”

对方请孟平坐,孟平在靠窗两张沙发的其中一张坐了下来,对方在另外一张坐下,老朱坐在他们对面的床上。

查毅刚和孟平说,你的生日是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一日,对吗?

孟平说对。

“我比你大一岁,我可以叫你小孟吗?”

孟平笑了,他说:“还是叫我老孟吧,别人都叫我老孟,叫小孟,我以为你是在叫别人。”

“好好,那就叫老孟,你也叫我老查,他是老朱。”老查说着这些的时候,不苟言笑,他说:“从现在开始,就没有孟平同志了,虽然我们接下去,一直会是同志。”

孟平不知道对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,对方笑笑,他从边上的公文包里,拿出一个文件袋,打开之前和孟平说,老孟,我现在给你看的东西,我希望你看过之后就能忘掉,明白吗?

孟平点点头。

老查把文件袋上缠好的白蜡绳一圈圈打开,然后打开文件袋的封口,从里面拿出了薄薄的一页纸,递给了孟平。

孟平接过来一看,吓了一跳,他看到这是一份Z办和G办联合签发的文件,文件的左上角,印着“绝密”两个字,下面盖着两枚大红章。

绝密文件,孟平还是前几年见过,一连三年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,提前于媒体发布二十几天下发的时候,它的保密级别就是绝密,除此之外,孟平再无缘看到,他的级别也不够。

文件的内容很简单,标题是“关于组建‘民族资产解冻’工作小组的决定”。

下面的内容很套路,就是为了推动‘民族资产解冻’工作,造福于国家和人民等等等等,特决定成立‘民族资产解冻’工作小组,任命查毅刚为组长,小组成员,由查毅刚负责考察发展,并报Z办和G办批准备案等等。

最下面就是落款和公章。

“看完了吗?”老查问。

孟平点点头说:“看完了。”

老查伸出了手,孟平把文件还给他,他把文件放回文件袋,缠好白蜡绳,把文件袋放回了公文包里。

他接着掏出自己的工作证给孟平看,孟平见是Z办秘书局的工作证,然后他再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给孟平看,孟平见他的身份证上,确实是查毅刚,广东云浮人,一九六二年五月五日生。

老查把证件和身份证都接回去,再问孟平:“老孟,你现在可以把你见过的东西忘了吗?”

孟平笑道:“忘不了,不过我可以当没见过。”

老查也笑了起来:“那就行。”

作者感言

眉师娘

眉师娘

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!

目录
目录
设置
阅读设置
弹幕
弹幕设置
手机
手机阅读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反馈
反馈
指南